德国巨额能源补贴咋惹了众怒
来源:光明日报 为了应对当前的德国能源危机,德国“能源业务员”朔尔茨总理这些天一直在欧洲各国访问。巨额德国媒体认为,补贴朔尔茨可能会在一些地方感觉到一种特殊的咋惹众怒,只有德国人才能够感受到的德国孤独感。每当德国“过于关注自己”时,巨额就会受到这样的补贴“待遇”。 德国媒体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咋惹众怒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德国受能源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尽管政府用了很多招数,巨额但都不见效,补贴德国居民能源价格和工业能源价格双双飙升,咋惹众怒产业向外转移,德国朝野怨声载道。巨额于是补贴,德国政府最近宣布将提供2000亿欧元的能源补贴,其中1000多亿欧元用于家庭和企业,主要是补贴电费和天然气费,其余用来补贴能源公司。此举让陷入困境的德国天然气用户和供应商松了一口气,但在欧盟内部却炸了锅,甚至激起众怒。 自俄罗斯停止向欧盟输送天然气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夏天时几乎上涨到每兆瓦时350欧元。即使当前价格有所下降,但也是危机前的数倍水平。为应对天然气价格上涨,欧盟各国均为企业和民众提供补贴,对此并没有相互指责。但问题是,德国新的补贴措施太“土豪”了。许多欧盟成员国无法像德国那样为自己国家的用户建立如此昂贵的“防护网”,而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欧盟的“团结互助”上。 对德国首先发难的是法国和意大利,欧盟也表达出了不快。欧盟国家公开抱怨的理由是德国此举存在扭曲竞争的风险。一些财力不足的国家认为,德国倚仗财大气粗放狠招,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溢出效应,导致德国企业对其他国家企业具有不公平的优势。为了打消他国的疑虑,朔尔茨一再强调,2000亿欧元的投入将持续很多年,并将该措施称为“双繁荣”,但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和欧盟委员会官员依旧不屑地认为,其他国家在努力通过具体措施克服当前的能源困难,但德国靠的仅仅是“砸钱”。 欧洲央行前行长、即将离任的意大利总理德拉吉罕见地站出来谴责德国,他说:“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财政回旋余地来搞小圈子,我们需要团结一致。”意大利兄弟党联合创始人克洛赛托在推特上表示,德国“不协调、不分享、不沟通,从根本上威胁到了欧盟的生存”。法国财政部长指出:“我们必须保证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如果没有协商,没有团结,没有对商业的针对性支持,不尊重公平的竞争环境,那么欧元区就可能分裂。” 拿本国的钱补贴自己的国家也不行?在单一市场的欧盟真的不一定行得通。此间专家表示,最好的办法是实行统一的补助措施,以避免破坏单一市场。但谁都知道,要想推出一个27国都能接受的救助措施,实在是太难了。 这是欧盟在应对能源危机问题上已经分裂的一个缩影。 日前,15个欧盟国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给欧委会写信,要求为欧洲天然气购买设定价格上限,认为欧盟凝聚在一起的购买力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全球天然气的供应价格,称实行“价格上限”是降低通胀压力和限制能源暴利的“唯一措施”。但是,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对此表示怀疑,担心实行“价格上限”会阻止潜在供应商向欧盟供气。德国联邦经济部长哈贝克说,欧盟国家可以建立共同采购能源平台,以便在市场上发挥欧盟的集体力量,但他坚决反对实行“价格上限”。 这封寄给欧盟能源专员西姆森的信,由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法国、希腊、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共同签署,欧盟轮值主席捷克不想危及自己作为调解人的角色,因此没有签署。未来,瑞典、爱尔兰和塞浦路斯也许会参与其中,但这肯定不足以推动实现“价格上限”,无法动摇德国所代表的立场。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5日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上给“价格上限”方案大大打了折扣,即在制定新的欧洲天然气参考价格之前,或许只能暂时引入天然气“价格上限”。而且“价格上限”也应是灵活的,以免吓跑天然气卖家。她还强调,要加强欧洲买家之间的合作,防止欧盟成员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上互相竞价,自相残杀。 在舆论看来,欧盟成员国分歧太大,显然难以就这两种方案哪种占优达成共识,过多的争吵甚至会在欧盟国家之间留下深刻创伤。尽管表面上这只关乎天然气价格,但有人已经将其提升到关乎理性、民主、公平和正义的高度。 在此背景下,欧盟国家对德国的我行我素怨言颇多。有人指责德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常常傲慢地忘记了其他欧盟国家也同样在遭受极端天然气价格的影响。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德国不愿意为欧盟的团结付出更多的代价。如果欧盟内部能够统一补贴,这对于欧盟整体是有好处的,共同分摊将会大大降低欧盟在能源危机中的窘境。但对于德国来说,这就不是好消息了。统一的补贴意味着德国需要拿出额外的钱来补贴其他国家。而且,如果各国各自补贴的话,德国能源公司和消费者将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并在欧盟内部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对于相关国家提出的天然气“价格上限”方案,德国万万不会同意。如果欧盟报价过低,天然气供应商就会把大量天然气供应从欧盟挪走,最缺气的德国则买不到天然气。俄乌冲突前,俄罗斯提供了欧盟40%的天然气,挪威提供20%。挪威是全球第9大天然气生产国,自危机开始以来开足马力生产,已为欧盟提供了25%的天然气,成为欧盟最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商。如果欧盟实行“价格上限”措施,即使挪威这样的与欧盟“志同道合、价值观相同”的国家,也决不会不计价格向欧盟供气。而如果欧盟采购价高于批发价,那么天然气采购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就需要欧盟国家分摊,德国显然将在其中承担不成比例的大头。 (本报柏林10月7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广东一医院开设“世界杯综合征”门诊 出诊医生:半天有近20人就诊
- 步步高:湘潭市国资委将成公司实控人 1月16日复牌
- 5家券商公布2022年业绩快报 中信证券预计净利降8.57%
- 四季度美国啤酒平均涨价7%至8%,消费者仍选择保持忠诚
- A股半年报:煤炭板块问鼎ROE排行榜,锂资源股表现亮眼
- 雷丁汽车创始人实名举报当地县委书记,山东省已介入调查
- 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CEO:将在经济动荡中调整4500亿美元投资组合
- 提前锁定!2023年沪市退市第一股来了:*ST凯乐面临三重退市风险 控股股东面临债务、诉讼危机 股民勿火中取栗
- 外汇局黄卉:建议尽快完善非银行支付机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等领域的立法
- 大兴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17日正式“重启” 从辐射京津冀到打造世界级枢纽
- 上午赛道股井喷,下午却缩量回落…是外资“见好就收”吗?
- 德国建筑业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 老龄化社会影响日益突出,养老目标基金助力养老第三支柱
- 聚焦IPO | 4只新股“网申”,保丽洁三次调降发行底价 业绩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明显
- 乐视拉横幅催债代工企业:涉及近两千万元,中电熊猫仍“隐身”
- 最新70城房价公布,下一步走势如何?
- ESR11月21日斥资约586.36万港元回购35万股
- 贝莱德副董事长:交易员押注降息押错了,今年还会继续加息
- 1月16日复盘:节前反弹蓄势整固为主 证券板块获46亿主力增持
- 汇添富基金郑磊:医药板块迎来布局良机
- 搜索
-